星期五, 四月 23, 2004

何去何从

“计算机系学生以后大部分是搞应用,但你们都没有搞应用的背景。”
我今天最大的收获是听到CAD老师说的这样一句话,我也庆幸自己上课看闲书的空当里抬起头正好赶上这句话。


深刻!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大多数处于一种很尴尬的位置。学校的教育让他们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应付以后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方法,可是到了最后大部分人都是能在编码工人等级混一辈子就不错了。大多数中国学生都有这样的特点:在困难度高的问题上表现突出,在复杂度高的问题上束手无策。困难度问题的一般就是诸如深入到算法内部去优化、创新等等,而复杂度问题一般都是把一些特性(feature)整合到最终的方案时的设计问题。软件是让人用的,大部分用户不会在乎你保证程序的算法如何如何精致,他们的眼里只有“好用”和“难用”,这就要看程序一开始的设计水平了:如何表现你的程序。
计算机的理论性研究和发展是推动计算机软件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学校教育的目标看似是要教育此类人才去推动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发展,在“技术水平”层次和外国比拼。诚然我们有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科研成果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一些论文也都很优秀,但计算机也是产业,产业是很实际的东西,产品是要卖的,是要得到用户认可的,没有这些实际的东西,计算机理论同任何理论科学一样,建立在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基础上自生自灭。而事实证明计算机博大精深,可以为人类创造价值,所以计算机理论上的研究最终还是最好能应用到实际中的。所以,看看世界上“研究”人员和“应用”人员的比例吧,我们有必要培养那么多“研究”性人才吗?而且你培养出的那些“人才”们都顶用吗?!


我一直只重视实际应用,很忽略一些底层研究,但我懂得吸收现有人们的知识为我所用,我也尊敬崇拜那些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研究”对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目前为止,我还是没想过去“研究”一些实质性的东西,我还是喜欢“做”出来某个软件时自己得到的满足感:)

没有评论: